斗栱在中國古建筑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,主要有四個方面。
荷載:它位于柱與梁之間,由屋面和上層構架傳下來的荷載,通過斗拱傳給柱子,再由柱傳到基礎,因此,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。
增大距離:它向外出挑,可把外層的桁檀挑出一定距離,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遠,造形更加優(yōu)美、壯觀。
裝飾作用:它構造精巧,造形美觀,如盆景,似花籃,又是很好的裝飾性構件。越高貴的建筑斗拱越復雜、繁華。
抗震作用:榫卯結合是抗震的關鍵。這種結構和現(xiàn)代梁柱框架結構極為類似。斗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,是力傳遞的中介。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斗拱是建筑裝飾物,而研究證明,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勻地托住,起到了平衡穩(wěn)定作用。
斗栱用于柱頂、額枋和屋檐或構架間,它的產生和發(fā)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。從兩千多年前戰(zhàn)國時代采桑獵壺上的建筑花紋圖案。
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木架建筑顯著特點之一的斗拱在漢代普遍使用。宋《營造法式》中稱為鋪作,清工部《工程做法》中稱斗科,通稱為斗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