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眼又是端午節(jié),你們都買粽子、吃粽子了嗎?
粽子的南北之爭真的不好從口味上來爭辯
因為北方即便是甜粽子,也有紅棗、白糖、豆沙好幾種口味,
而南方粽子則更精細(xì)復(fù)雜了...南方一個省都有很多種不同的做法,用料口味更是千差萬別...
所以還是從小片區(qū)慢慢分析總結(jié)吧。
江南地區(qū)
聞一多先生在《端午考-龍的節(jié)日》一文中指出,在所有關(guān)于端午起源的傳說之中,大部分傳說發(fā)生的地方在吳越,也就是**的江南地區(qū)。
那么江南地區(qū)的粽子長啥樣?
嘉興粽 | 常年霸占長三角高速公路服務(wù)區(qū)
制作嘉興粽所用的粽葉多為干箬葉。
每到端午時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要制作自家肉粽,浸洗粽葉、腌制大肉、包裹粽子,在嘉興人這里不過是手到擒來的技能。
被白酒、老抽、白糖和油潤的肥肉汁包裹的圓糯米,經(jīng)過水煮之后散發(fā)著江南粽典型的醬色,咬上一口,肥而不膩的油香充滿口腔。
湖州長條粽 | 金庸對它情有獨(dú)鐘
說起湖州粽,它的影響范圍雖不如嘉興粽來得廣泛,但也并不是一顆“沒有故事”的粽子。《鹿鼎記》里就有這樣一段描述:
“韋小寶聞到到一陣肉香和糖香。雙兒雙手端了木盤,用手臂撩開帳子。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只剝開的粽子,心中大喜,提起筷子便吃,入口甘美,無與倫比。韋小寶當(dāng)時兩口吃了半只,就問雙兒:“雙兒,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,味道真好?!?/span>
出生于嘉興的金庸偏偏愛的是湖州粽,不可謂不有趣!
文中的“肉香和糖香”說明湖州也出產(chǎn)甜咸兩種不同口味的粽子,豬肉豆沙的甜粽、濃油赤醬的咸粽,均是湖州人的盤中餐。
除了常見的箬葉,湖州安吉人還喜歡就地取材,選用安吉大竹林中破落的筍殼作為粽葉,成就了湖州粽的另一種風(fēng)味。
灰湯粽 | 更講究內(nèi)在美
將上好的稻草燒制成灰,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溶解,濾除雜質(zhì)后將粽子投入其中煮制,煮出來的粽子顏色泛黃,帶有奇特的香味。
這種有些特別的粽子就是堿水粽的前身,它體現(xiàn)了農(nóng)耕時代的古老智慧。
西晉周處曾編撰《風(fēng)土記》:“用菰葉裹黍米,以淳濃灰汁煮之,令其爛熟”。
北方地區(qū)
與南方食材變幻萬千的粽子相比,北方粽則顯得樸素許多:多以紅棗、豆沙作為餡料,粽葉則選取葦葉。我至今仍記孫犁在《荷花淀》一文中寫到:
“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?shù)??不知道。每年出多少葦子?不知道。只曉得,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,全淀的蘆葦收割,垛起垛來,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,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?!?/span>
除了粽葉有所不同,北方人做粽子還喜好用黃米或者江米。
北京糯米粽 | 單純又可愛
紅棗、豆沙都是常見的餡料,有的還輔以果脯。以江米為主料的粽子多包為斜四角形或者三角形,嗜甜之人往往還佐以白糖食用。
黃米棕 | 淳樸而簡單
相較于糯米粽,黃米棕顯得有些小眾。
但它在北方地區(qū),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(qū)仍相當(dāng)盛行。
小巧一只,一片馬蘭葉里只包裹黃米和紅棗兩種原料,粘韌而清香,像極了黃土高原人民的淳樸與簡單。
西安蜂蜜涼粽 | 白白凈凈的小清新
詩人元稹曾在《表夏十首》中書:
“彩縷碧筠粽,香粳白玉團(tuán)。”可見,西安的涼粽自古以來便是這般白白凈凈,雖沒有江南粽的肉香醬色,品的卻是食材**本真的味道。
夏日時節(jié),用絲線或竹刀將粽子割成小片,放在碟子里,淋上關(guān)中秦嶺山脈中所產(chǎn)的地道好蜜或桂花糖漿,粽子化身為甜絲絲軟糯糯的消暑佳品,也算是難得的清新派啊。
廣東地區(qū)
作為南方粽子系的又一杰出代表,廣東粽子的食材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:鮮肉、蛋黃、雞肉、鴨肉、叉燒、冬菇、綠豆、瑤柱、板栗……大概三天三夜也數(shù)不過來。
潮汕雙烹粽 | 半甜半咸好基友
在廣東,粽子的甜咸之爭不復(fù)存在,一半甜一半咸的潮汕粽**地化解了這一綿延千年的紛爭。
潮汕粽以糯米為主料,常用配料有蝦米、干貝等海產(chǎn),以及廣東粽常見的蛋黃、香菇、板栗。
用竹葉包裹粽身,再用咸草將其包扎成六角球形。
而潮汕獨(dú)有的甜咸雙烹粽,則是兩分咸一分甜各自霸占粽子兩頭。
廣州人的甜品里多見豬網(wǎng)油的使用,上好的雙烹粽也離不開這種為食物錦上添花的食材。
咬一口冒著熱氣的甜咸粽,肉類菇類的鮮香和豬油豆沙帶來的油潤在口腔里綿延纏繞,它們不爭上風(fēng),反倒是互相成就。這背后,體現(xiàn)的是廣東人在食材運(yùn)用上的豐富想象力。
東莞道滘粽丨“老饕”蔡瀾贊不絕口
除了潮汕雙烹粽,廣東還有一種極其美味的粽子,在美食大家蔡瀾的筆下,它是“此物只因天上有,人間難得幾回得”的上品:
“從廣東地區(qū)開始,我喜歡的是東莞的道滘粽,它的原料很簡單,咸蛋黃、黃豆等,但不同的是包著一塊肥肉,而那塊肥豬肉,是浸過糖水,用糯米包了,蒸熟之后,整塊肥豬肉溶化在糯米之中,那種好吃法,只有你親自試過才知道。”
讀到這里,我不禁感嘆,這小小的粽子竟**詮釋了廣東人的會吃、懂吃。他們不局限于某一種特定的口味,在看似對立的味道背后,尋求的是一種豐富而立體的平衡。畢竟,敢于嘗試的饕餮之士才會遇見世間難得的珍饈。
廣西地區(qū)
廣西人吃起糯米來花樣繁多,這里的粽子自然也是五花八門。常見的桂南駝背粽、桂北背包粽,以及遍布廣西的三角粽。
從體量上看,自南向北、從東到西,廣西的粽子呈現(xiàn)一種由大到小的趨勢。
除了個頭,粽子的內(nèi)餡也南北大不同。北??亢?,人們自然喜好將海鮮放入粽子里,而隔壁愛吃豬手的靈山人則干脆將整只豬手裹入粽子里,讓人大開眼界!
橫縣大棕 | 粽子界的巨無霸
在有著“無粽不成年”之說的橫縣,被譽(yù)為“橫縣三大”之一的大粽個頭驚人,這和橫縣人使用的特殊粽葉——冬葉有關(guān)。
清代屈大均在《廣東新語》里曰:“有冬葉者,狀如芭蕉葉,濕時以裹角黍,干以包苴物,封缸口?!?/span>
這大如芭蕉葉的冬葉是各種粽葉中個頭**的,包出來的粽子自然也在體量上完勝由菰葉、箬葉、葦葉包裹的小葉粽。
橫縣大粽選取當(dāng)?shù)靥赜械募?xì)糯米制作,綠豆和豬肉是必不可少的餡料,這個頭巨大的粽子煮起來也很是費(fèi)時,少則四五小時,多則十個小時,相當(dāng)考驗裹粽人的手藝。
橫縣人吃粽子,**地道的吃法是,沿著**長截面從切開分食,餡料和糯米層次分明。一家人圍坐一桌分食大粽,也因此成為了橫縣人難以忘懷的美食記憶。
宜州棕 | 大棕小棕油炸棕,樣樣皆宜
雖有橫縣大粽在前,宜州的枕頭粽并不愿甘拜下風(fēng)。沒有冬葉?那就用個頭一樣巨大的芭蕉葉作為粽葉,個頭巨大形似枕頭的粽子頗有一副“欲與橫縣試比大”的氣勢。
不過,宜州粽也有秀氣的一面。
在宜州,選用竹葉包裹的小粽也很常見。
用五香粉腌制的豬肉塊是**簡單的餡料,竹葉的清香配上豬肉的馥郁滋味,一顆小粽里也包裹著大大的幸福感。
除此之外,喜歡熱吃粽子的宜州人還愛包裹米漿后炸制的無餡“油炸粽”,酥脆的表面顛覆了人們對粽子軟糯口感的印象。
博白假蔞肉粽丨粽子家族的一朵“奇葩”
假蔞,又名假蒟、蛤蔞,產(chǎn)于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西藏等省區(qū),是湛江人非常熱愛的調(diào)味品。
在廣西博白,人們也將假蔞作為粽葉使用,制成香氣奇異的假蔞肉粽。
不過,它濃郁妖嬈的獨(dú)特氣味并不被所有人所喜愛。
一方水土養(yǎng)育一方口味,博白人癡迷的假蔞肉粽是否勾起了你旺盛的好奇心?
粽子界各種“妖艷賤貨”
除了咸口和甜口,四川人民表示食物上不加點(diǎn)辣椒能入口?
于是辣味粽子橫空出世了。吃的時候來點(diǎn)地道的四川辣椒粉,一邊默默抹汗一邊大快朵頤。
在盛產(chǎn)美食的潮汕地區(qū),除了美味的雙烹粽,還有一種被稱為梔粽的食物。
這種在糯米粉里滲入梔子汁、食堿液、茶水,再用紗布包裹裝入竹箕蒸熟的另類粽子,走的是苦味路線。
吃的時候切成小片蘸粉糖使用,還有健胃祛濕的功效。
酸甜苦辣咸,怎能獨(dú)獨(dú)漏了一味酸呢?
在衢州江山,人們愛用農(nóng)家酸菜配上自家腌制的臘肉做成粽子的內(nèi)餡料。
蒸熟的酸味粽混合著粽葉的清香,想必味道也不會差。
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粽子已經(jīng)跳脫了原料和形態(tài)的桎梏,
麗水遂昌的長粽,廣西仫佬山一只重達(dá)五六斤的枕頭粽,廣東清遠(yuǎn)的黑糯米駝背粽,用柊葉和水草裹制的肇慶裹蒸棕,加入咸魚的海南那大粽,咬上一口便難忘的泉州燒肉粽,將糯米磨成粉后蒸制的臺灣粿粽……
中國大地上到底有多少種粽子,顯然不得而知。
粽子,這種落地生根、就地取材的平民美食理應(yīng)有它不同的做法和形態(tài),
與其花時間爭辯到底哪里的粽子**吃,不如敞開心扉,用吃貨的博愛胸懷去品嘗大江南北不同粽子的萬千風(fēng)味。
也許,那顆在你饑餓難耐時,溫暖過你脾胃的堿水白糖粽,就是你心中不容爭辯的天下**美味。
**,祝大家端午食粽愉快!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