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“避邪物”,傳說可以驅(qū)逐來犯的厲鬼,守護家宅的平安,并可冀求豐衣足食、人丁興旺。為此,不論是建筑等級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戧脊端、角脊上飾有"龍"來避邪,并以此來顯示宅主的職權和地位。
古人傳說,宮殿、廟宇等屋脊上裝飾“龍吻獸”可避火災,驅(qū)魑魅。起初并不是龍型的,是由簡單的翹突逐漸形成動物形的脊飾,有鳥形的,更多的是魚龍形的,..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周代,《三禮圖》中的周王城圖屋脊兩端就有這類裝飾物。鳥形演變?yōu)轼|尾(傳說是一種海中能滅火的神物),至中唐或晚唐出現(xiàn)張口吞脊的鴟吻。宋代以后龍形的吻獸增多,清時已很普遍,表面飾龍紋四爪騰空,龍首怒目張口吞住正脊,脊上插著一柄寶劍,藝術形象..,稱為“正吻”、“龍吻”、“大吻”。正脊以外的垂脊,戧脊上則常用獸頭,這些獸頭順著脊的方向面向外望去,故名望獸。吻獸的使用也逐漸形成較嚴格的定制和比較嚴密的格局。
那么大家會問了既然龍王有九個兒子 鴟吻已經(jīng)被釘在了屋脊上,那其他的八個孩子又是誰呢?
龍王的九個兒子的名字:
鴟吻(音chī wěn)
睚眥(音yá zì)
狻猊(音suān ní)
椒圖(音jiāo tú)
2)重生平
3)重傳奇
長子赑屃:長得很像烏龜,喜歡背重物,可以作為石碑的碑座,臺南的赤崁樓就有赑屃背著石碑。
三子蒲牢:喜歡大吼大叫,所以放置在鐘樓上,傳說祂..害怕鯨魚,一看到鯨魚之後就大叫并落荒而逃,因此大龍峒保安宮的鐘樓上,刻著「鯨發(fā)」二字并放置蒲牢,就是希望蒲牢會像碰到鯨魚一樣發(fā)出宏亮的聲響,意指鐘聲能夠響徹云霄。
五子饕餮:..喜歡品嘗各式各樣的美食,因此將祂置於鼎蓋上去沾沾油水。
七子睚眥:發(fā)怒瞪眼殺氣騰騰配於刀劍上。
九子椒圖:性好僻靜,鎮(zhèn)守門邊以照顧家庭的安寧,常成為大門上的銜環(huán)獸或擋門的石鼓。
相傳,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,元末明初,天下大亂,戰(zhàn)火不斷,饑荒遍地。玉帝令劉伯溫轉(zhuǎn)世輔佐明君,以定天下,造福蒼生,并賜斬仙劍,號令四海龍王,但龍王年老體弱,事務繁多,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。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,神通廣大。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(zhàn)多年,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,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。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,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,安邦定國,雄霸天下。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,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。但九子仍是神獸,頓時呼風喚雨,大發(fā)雷霆。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,便決定用計,他對九子老大赑屃說:"你力大無窮,能馱萬斤之物,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圣德碑,我就放你們走。"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,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,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。原來,神功圣德碑乃記載"真龍?zhí)熳?quot;生前一世所做功德(善事)之用(功德是無量的),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,能鎮(zhèn)四方神鬼。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,不忍離去,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,但發(fā)誓永不現(xiàn)真身。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,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。劉伯溫得知此事后,也棄朱棣而去,脫離肉身返回天廷。朱棣后悔莫及,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,便讓九子各司一職,流傳千古。